在夏天,没有人能拒绝一双人字拖
没有一个春天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夏天不会到来。
在这样一个四季中皮肤与空气结合得最为亲密的季节里,没有人能拒绝一双集清凉、洒脱、自由和实用于一身的人字拖。
两根带子,一张鞋底——世界上恐怕没有比人字拖更简单、更百搭的鞋子了。
程序员小哥的格子衬衫,少女的牛仔热裤,蒲扇大爷的跨栏背心……人字拖不挑衣服不挑人,是民主设计的典范,陪伴我们在盛夏去贪玩。
就算大雨让整座城市颠倒,人字拖也有一种化狼狈为潇洒的魅力。
不要瞧不起趿着人字拖在大排档吃炒牛河的大爷,他可能是整条街的房东。
顶着黑眼圈在写字楼徘徊的程序员,则可能拥有一个纳斯达克敲钟的梦。
〓 图片来自公众号“吓脑湿”(imyourgrandpa)
除了穿在脚底,人字拖也可以拿在手上,成为教训人的利器。
〓《寻梦环游记》中,米格奶奶用拖鞋教训云游歌手
朴实无华,但贵在百用。
要想对人字拖溯源,其实并不容易。作为一种最古老的鞋类,拖鞋或者说早期的凉鞋在人类文明的几大发源地内都早早出现了,很难具体分清先后。
暂且咱们把所有的“清凉露脚趾”的鞋都看做是拖鞋。
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,那就是古代人和现代人对于“拖鞋”的概念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异:现代人穿拖鞋一般都在家里,并且认为拖鞋是不正式的,不能穿着出席重要的场合;而在古代,拖鞋主要还是人们做外出之用。
在气候炎热的古埃及,人们就常用皮革、纸莎草或是木头作为鞋底,再绑上鞋带制成凉鞋。
〓公元前1390-1352年的纸莎草拖鞋,现存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
不得不说,虽然跨越了上千年之久,但那时候古埃及的拖鞋与今天流行的人字拖样式也非常接近。几千年历史沧桑,最老的古典还在流行。
〓 古埃及壁画上的人字拖鞋
而且和今天拖鞋的平凡身价不同,这种拖鞋在当时也被看做是财富、地位与自由的象征。
奴隶是被禁止穿鞋的,不过一般平民大多数时候也愿意光脚,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,比如捕鸟、打猎时,人们要小心地上的木茬,才会穿上凉鞋。
无他,当时拖鞋实在是至为珍贵,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地使用,揣在兜里都怕坏了。
因此在一些战争中,胜利的一方往往会从败者那里薅下拖鞋,作为自己的战利品。
据说在图坦卡蒙的墓葬中就有着93双鞋,其中就有木质的鞋面上绘制国王俘获敌人的画面:国王每走一步,都将敌人踩在脚下。
〓 现存于埃及博物馆的人字拖鞋
〓 穿着拖鞋的金人像
为了配上当时的人字拖鞋,埃及人当时还会穿着这种“两趾袜”。
〓 用三层羊毛制成的袜子,织造于公元4-5世纪
这种被称作Nalbindning的编织方法在当时也非常先进,比针织更加贴近缝纫的效果。还有不少人认为,这种技术可以看做两针或者多针编织的先驱。
这么看来穿拖鞋配袜子的潮流也算是自古有之了。不稀奇,不稀奇。
和埃及类似,在中国古代,最初的拖鞋也同样是以木质和植物纤维编制的为多。
1987年,也有考古人员在在浙江宁波慈湖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,发现一双残存的木质拖鞋的鞋板。据悉它们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,属良渚文化遗物。
这可比图坦卡蒙黄金拖鞋的历史还要久得多。
〓 1987年浙江出土的五孔板鞋
而在有文献的记载中,相传最早的草鞋其实被称作“扉”,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。到了先秦时期,正如《周礼·天官·屦人》中就有记载:“复下曰舄,单下曰屦。”意思就是两层底的鞋子被称为“舄”,而单层底的鞋子则被称为“屦”。
同时《诗经》中也有:“纠纠葛屦,可以履霜。”其中的葛屦也是以葛制成的草鞋。
在织席贩履的岁月里,刘皇叔一定也做过很多双人字拖。成为日理万机的帝王后,不知他会不会在某个时刻想念起自己的老行当呢?
草鞋轻便,但不够结实、耐用。说到中国古代拖鞋的巅峰之作,还是绕不开“木屐”。
相传尧舜禹之后,人们逐渐开始穿着木屐,到了汉晋隋唐时期则变得尤为普遍。
晋朝时的木屐还有着男方女圆的区别。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。南朝宋之时,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。江南以桐木为底,用蒲为鞋,麻穿其鼻。
而更富盛名的“谢公屐”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拖鞋的辉煌了。
相传,南朝诗人谢灵运因为频频被贬,在全国辗转漂泊,奔赴万水千山,成为一名资深驴友。
他就曾发明过一种活齿木屐,上山时去掉前齿,下山时去掉后齿,便于蹬坡和泥泞中行走,给登山带来极大的便利。
先不说这种木屐到底是怎样便利,至少据传当时的人们也是争相效仿,并兴冲冲地起名为“谢公屐”。
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就曾经写道:“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”
这种“拖鞋”在李白的诗下确实表达出一种“情驰神纵,飘俊飞扬”的不羁感。特别李白本人也算得上是谢灵运的“头号粉丝”,在自己的诗句中疯狂@谢公,共引入了110多句谢灵运的诗句。
〓李白:你们尽管崇拜我,我只崇拜谢灵运
而到了宋代以后,着拖鞋貌似有失士大夫身份,因此拖鞋或是木屐还是多在民间流行。
南宋时期,在民间画师周季常和林庭珪历时十年绘制的《五百罗汉图》中,就出现了不少僧侣穿“人字拖”的画面。
〓《五百罗汉图》中的僧侣
这部作品原有百幅,六幅佚失,其他的目前分别被日本大德寺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和弗利尔美术馆收藏。
而关于大家好奇的岭南地区爱穿拖鞋的传统,相传他们这种习俗起源于印度,然后传入越南。
南宋人周去非在他的《岭外代答》一书中也记载道:
“交趾人足蹑皮履,正似今画罗汉所蹑者。以皮为底,而中施一小柱,长寸许,上有骨朵头,以足将指夹之而行。或以红皮如十字,倒置其三头于皮底之上,以足穿之而行。皆燕居之所履也。”
同时也有野史从平民角度出发,说木屐“各处皆雨时所用,闽人亦然。粤人则不论晴雨,不论男女,皆蹑之”。到了清光绪、宣统年间,“沪之男女,夏日辄喜曳之”,则已经是近现代的事情了。
20世纪50年代,第一双塑料拖鞋在法国问世,是拖鞋史上的一次革命运动。
〓 琳琅满目的现代人字拖
我国在1960年也生产出塑料拖鞋。时至今日,塑料泡沫乃是制造拖鞋的主要材料。泡沫拖鞋,廉价而且耐用,也让拖鞋更加“平易近人”。
正如西北大学文博院副院长、历史学家徐卫民所认为,即使是最早的鞋,也有可能是象征意义更多于保护作用。它的出现,在一定程度上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了,体现了文明的进步。
可以说,从东方到西方,几千年来长盛不衰。
在这样踢踢踏踏的双脚下,拖鞋,也算得上是代表了人类的自在与随意。
世界知识局正在招聘作者
公众号后台回复“招聘”即可查看
加入我们,一起生产最好的芝士!
RECOMMENDED
芝|士|精|选
×